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课程培育项目启动会召开

发布人: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发布时间:2023/1/17 9:35:08   阅读:1774

2023年1月12日,由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广东教学服务中心、广东百捷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课程培育项目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首批实验教学课程“西部行”协同建设项目启动会以线上方式召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实验室管理处处长吕志刚,联盟执行秘书长王宏宇,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孙丽昕研究员,联盟副秘书长、课程培育首席专家、东南大学实验室与设备处处长熊宏齐教授,联盟技术工作委员会主任、课程培育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黄蓉怀教授,同济大学研究生副院长李晓军教授,吉林大学地质资源立体探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王典教授等出席会议。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和课程建设团队约16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王宏宇主持。

吕志刚在致辞中表示,在教育部指导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的专家们与学校及时沟通、配合,培育工作取得优异成果,建设出一批高质量的实验课程,已形成比较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此次会议为各培育项目的课程团队在接下来的课程建设工作开展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良机,希望各课程团队勇承时代担当,大胆创新和尝试,加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法研究,同时也要研究虚拟现实环境对学生带来的身体和心理影响,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打造多元、立体、及时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交互空间,推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精品课程建设,促进虚拟仿真实验教与学相融相生,推进“四新”双一流建设走深走实,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孙丽昕表示,经个人或团队申报、学校推荐、学会专家组评审和公示,广东此次培育立项“场地生态学”“畜禽球虫耐药性检测虚拟仿真项目”等20门课程,希望专家工作组对各培育项目的课程团队进一步提供咨询服务,包括指导课程目标和模式确定、完成课程方案设计、课程开发脚本设计等,帮助各课程团队顺利完成课程建设,以优秀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推动资源联通共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水平提升、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等,助推广东高校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教学高质量发展。

王宏宇介绍了课程培育项目的背景、前期建设存在的问题、联盟“双百计划”的内涵,以及培育项目的基本情况。他认为,在实验教学创新课程项目方面,通过每年遴选100门在共享应用方面有突出贡献的课程进行推广,可以聚合各类专家,给予团队更多帮助,建设更加优质的虚拟仿真课程。

黄蓉怀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及其关联环境作了详细介绍。他认为,典型的VR/AR应用领域,主要是通过模拟化、可视化、游戏化的学习、交互学习环境,以及人工智能校园应用的新动向,进而跟踪了解学生学习行为状态、适应性学习、社会交往等。因此,实验教学协同设计应注重场景应用、多维度的心理体验、认知模式、问题导向学习、体验式学习等方面。

熊宏奇在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时指出,要坚持“两性一度”基本原则,即注重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在实验做法方面,要追求实验过程智能化、促进学生实验自主化、完善评价智能化,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实现在线指导资源丰富化。区别教学方法与实验方法的关系对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教学方法主要根据教学关系,规定教学参与者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同角色之间的具体参与协作,而实验方法是以研究问题为导向进行内容的设计实验。

李晓军通过其参与设计的岩石隧道防火体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全方位介绍了制作虚拟仿真课程的过程,包括项目建设目标与原则、实验理念设计、实验项目制作、申报视频的制作等方面。他认为,制作虚拟仿真课程要面向实验教学,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体系构建、突出核心要素、强化线下配置、坚持能实不虚的原则,综合考虑不擅长的领域与精通专业知识的行业企业合作和理论课程教学创新与重大科研项目、工程实践结合等方式进行综合设计。

王典以“地震勘探野外采集实验”为例,揭示了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的原因、如何建设等,进而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的必要性、课程结构、申报体会等方面作详细阐释。

最后,王宏宇对联盟课程培育工作整体情况作介绍和说明。根据联盟2022年度双百计划的安排,本次课程培育工作将依托联盟专家资源优势,通过专家指导、课程团队协作的模式,明确专家组的工作职责,发挥专家智库的专业优势,指导课程项目组顺利完成课程建设方案和课程开发脚本设计等。他还提出,“西部行”协同建设培育课程设计,需要注意东西部高校课程建设分工、课程教学应用模式设计等方面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Copyright @ 2022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版权所有

办公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卫路14号后座302

联系电话:020-33970796

粤ICP备2022028984号

扫一扫 关注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微信号:gdsgdjy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