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本科高校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活动顺利举办

发布人: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发布时间:2025/4/14 10:50:37   阅读:313

4 月 1 日,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承办、超星泛雅集团广东分公司协办的广东省本科高校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活动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利举办。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全省71所本科高校450余名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开班仪式由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发展中心主任万成松主持。

开班仪式上,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马骊对与会嘉宾和参会人员表示欢迎,并对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以及超星泛雅集团等单位的支持表示感谢,认为活动在南方医科大学举办是对学校的充分肯定。她表示,南方医科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战略部署,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建设AI课程、构建医学教学模型等多元化举措开展人工智能教学改革,希望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为教师教学能力跃升注入强劲动能。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廖益对活动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人工智能作为颠覆性技术,正深刻影响教育领域,学会始终致力于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的应用与发展,为高校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支持。本次活动活动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核心议题,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和教育未来发展的深度探索。他希望通过这些议题的研讨,为本科高校教师提供前沿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助力高等教育教学创新与质量提升。

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姜琳在致辞中指出,本次活动是全省一次规模化的、有组织的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能力培训,是广东高等教育界的一场盛事,体现了教育数字化、智能化的必然趋势。她提到,3月28日,教育部召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5年部署会,会议主题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变革”。会上,怀进鹏部长强调,要科学把握人工智能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定位、方向、方法,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强国建设。她强调,高等教育作为前沿,应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举办本次活动,正是贯彻落实相关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希望参会人员珍惜机会,深入学习交流,提升人工智能素养,推动教学创新,加快构建数据驱动、人机结合、跨界开放的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生态。

深圳清华研究院龚超教授以“DeepSeek 赋能:从原理到实践”为题作报告,从国家政策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视切入,阐述了人工智能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他详细介绍了 DeepSeek 的研发背景、技术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强调 DeepSeek 在性能与成本效率上的优势,展示了其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赋能潜力,为教师们提供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前沿视角和实践思路。他指出,DeepSeek通过持续创新和开源策略,在性能、成本效率和应用范围上不断突破。

主题报告环节由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陈曦主持。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张春辉分享了“生成式AI与高等教育教学融合的思考与设计——南方医科大学教学AI大模型建设与应用”。他介绍了学校在建设医学教学AI大模型方面的探索,包括模型的设计理念、应用场景以及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影响,也探讨了生成式AI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与挑战,为参会人员提供了有益借鉴。

华为科技有限公司DCS AI解决方案架构师陈春明在“大模型时代,华为在行业应用落地实践分享”主题分享中,介绍了华为在行业AI应用的工程实践,通过华西病历大模型和瑞金病理大模型的落地案例,展示了大模型在医疗诊断、病历生成、科研辅助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强调了华为在提供算力支持、模型优化和行业解决方案方面的努力,为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和合作模式启示。

北京邮电大学徐童教授以“码上初发——北京邮电大学大模型赋能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分享了该校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方面的经验,介绍了北邮在大模型赋能教学方面的创新成果:其自主研发的“码上初发”智能系统,创新性地将大模型深度嵌入教学设计、代码实创、智能体开发与教学反馈闭环,重塑了师生协同成长的新范式。徐童教授介绍了北京邮电大学利用大模型开展教学改革的背景、目标和具体实践措施,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展示了“码上”智能教学平台和初发教学智能体平台在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方面的显著成效,为参会教师树立了学习典范和可借鉴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

下午,活动分设了5个平行工作坊,由腾讯云、科大讯飞以及人民网文华在线等知名公司的专家团队带领参训教师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操作和交流研讨。工作坊内容涵盖了AI赋能教育教学的教、学、评、管、研等多个方面,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和学习平台。

本次活动在参与人员中引发了热烈的反响。通过聚集知名高校与企业的人工智能优质课程资源,为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提供提升人工智能素养的平台与机遇,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也为推动广东省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助力广东高等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 2022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版权所有

办公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卫路14号后座302

联系电话:020-33970796

粤ICP备2022028984号

扫一扫 关注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微信号:gdsgdjy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