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本科高校:
根据相关工作部署,第五届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将由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联合举办。因国赛通知尚未正式发布,现将有关事项预备通知如下,实际安排以正式通知为准。
一、大赛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协办单位:超星泛雅集团
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简称“组委会”),负责大赛的规则、组织、协调、宣传等工作。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大赛设立监督与仲裁委员会(简称“监委会”),负责对大赛组织评审工作和参与单位相关工作进行监督,对违反大赛纪律、竞赛规则的行为和对比赛结果有异议的情况向组委会提出处理意见。
二、大赛内容
大赛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程思政组为课程思政创新报告、产教融合赛道为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报等材料。
三、大赛组别设置
大赛按照“四新”建设、基础课程、课程思政、产教融合、新教师等领域设8个大组,其中第1-6组按参赛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分组,每组下设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3个小组,共计18个小组(小组数量视申报情况调整);第7组(产教融合组) 根据参赛教师任职高校主管部门归属,分为部属高校(含部省合建高校)组和地方高校组2个组别;第8组(新教师组)不分组别。
第1组为新工科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第2组为新医科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第3组为新农科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第4组为新文科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第5组为基础课程组( 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第6组为课程思政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第7组为产教融合组(部属高校组、地方高校组);
第8组为新教师组(不分组别)。
四、参赛对象
全省普通本科高校在职教师(含军队院校),其中第1-7组主讲教师须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应为列入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须包含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其中产教融合组团队成员至少包含1名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且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时间2年及以上)。已获得前四届大赛省赛特等奖的主讲教师,若同时获得全国赛一等奖,不能再次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若未获得全国赛一等奖,可参赛但不能再次参加同一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小组的比赛。
第8组新教师赛道:全省普通本科高校2023年1月1日后入职的教师,以个人形式参赛。
五、大赛内容
大赛内容与第四届一致。其中:第1-6组赛道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包括课程思政创新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报,以上内容要求及制式表格参照《关于举办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分赛暨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第7组产教融合赛道评审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报和证明材料,以上内容要求及制式表格参照《关于举办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分赛暨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产教融合赛道赛事的通知》;第8组新教师赛道评审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程思政创新报告或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报以及入职证明等材料。
六、大赛实施
(一)校赛
校赛阶段,由各高校自主组织比赛。每所高校按照规定名额推荐教师(团队)参加省赛(名额分配与规则,详见附件1)。为确保各组别人数相对均衡,各高校推荐参加省赛的主讲教师,原则上正高职称不少于推荐限额的1/3,且要尽可能均衡分布在各个组别。推荐名额10个以上的高校,原则上至少推荐2-3个教师(团队)参加产教融合组。
(二)省赛
省赛阶段,设网络评审、现场评审两个环节。各校推荐的参赛教师(团队)的参赛材料,于2025年3月底前将上传至大赛官网,具体时间节点和评分标准以国赛和省赛正式通知为准。
省赛自正式通知发布之日起启动,决赛地点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七、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省赛组委会办公室)
联系人:陈逸予
联系电话:020—36641833
邮箱:chyiyu@gdufs.edu.cn
(二)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联系人:谭奕
联系电话:020—33970796
邮箱:office@gdgjxh.org.cn
(三)超星泛雅集团
联系人:童婉靖(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18026264505
邮箱:2406281866@qq.com
(四)大赛工作QQ群:936546393
请各高校指定1-2名工作人员实名加入该工作群,便于赛事工作沟通与交流。
附件:第五届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各高校名额 拟分配表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2025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