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上午,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2023学术论坛在惠州市举行。学会会长魏中林教授,常务副会长汤贞敏研究员,副会长饶敏教授、卢晓中教授、曾志嵘教授、兰艳泽教授、郑文教授、马宏伟教授、黄大乾教授、陈显强教授和秘书长孙丽昕研究员、监事长李振连教授,惠州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彭永宏教授等出席会议。学会理事、分支机构负责人和其他高等教育工作者代表230多人参加论坛。论坛各环节先后由汤贞敏、饶敏主持。
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聚焦“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时代背景、内涵要素和实现策略”主题,论述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时代背景、实质要义和使命任务;探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交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方案设计、改革试点和举措办法等。
在主题报告环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陆亭研究员从“高校因创新而地位提升、数字时代的总体性变迁、教育走向新形态新范式、率先落实人才引领驱动”四个方面论述高校对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作用。他认为,高校的意义应该超越校园\大学本身,一流大学的影响力要跨越国界,增强社会影响力。通过数字化改造,深入教育本质内涵,建立泛在学习场景和实施混合式教学,实现规模化教学的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物化能力,带动教育形态、模式的变革,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此外,还要增强培养优秀人才的责任担当意识,人才培养思想除了追求人才能力出类拔萃,也应着重人才价值、责任、使命与担当培养,推动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人才胸怀“国之大者”、心系国家发展。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眭依凡教授从“为什么要强调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如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两个方面来论述大学人才自主培养模式创新的行动逻辑。他认为,人才培养是一项涉及诸多要素且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复杂活动过程,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绝不是单一要素影响的结果,应回归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坚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创新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制度与营造创新文化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卢晓中教授从“纵向教育体系的培养共同体关系,高等教育与经济产业、科技创新等之间的培养共同体关系,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个要素所构成的培养共同体关系,以及全社会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核心理念构建培养共同体”四个方面来论述基于培养共同体构建的拔尖创新人才造就。他认为,要构建和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共同体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寻求和拥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基于共同核心价值的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共享除了物质意义外,更为重要的是价值的共享,通过合作而非竞争实现卓越。
在圆桌讨论环节,暨南大学副校长饶敏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川江、惠州学院副校长郑文教授、中山大学教务部主任陈省平教授、深圳大学教务部主任袁磊教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卢坤建教授、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江洧教授先是分别发表演讲,提出基本问题、表明主要观点,然后与参会者交流互动。大家认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需要从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的不同维度和多元视角出发协同考量,在持续改进人才培养实践的过程中保持高校内在自觉和自我驱动;应秉持应国之需、以生为本、因校制宜的原则,注重把推进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作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创新人才成长机制和环境,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结构和体系,构建特色教学体系,促进教学高质量发展;以数字化赋能教育,拓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时空边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主体性,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
魏中林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的举办,丰富了参会者对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认识,提升了参会者对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的理解。他希望,全体高等教育工作者切实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大局大势,准确把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相互关系,坚定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高等教育的基本立场,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积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深化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全面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新贡献。
论坛以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举行,线下聆听的有230余人,线上收听收看的累计达34.57万人次。论坛由惠州学院承办,中国知网广东分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等教育出版社广东教学服务中心、广东网络广播电视台教育频道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