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评价的思考——以平台型大学建设为切入点

发布人: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发布时间:2023/11/30 14:46:47   阅读:679

摘要:推进开放大学评价研究是优化我国开放大学整体性塑造、有效支撑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开放大学的办学特色要求其评价要创新模式和方法,秉持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支撑服务国家和城市战略、构建“开放、灵活、包容、高质量”的开放教育办学体系的价值导向。鉴于各地开放大学的体系架构和功能有所差异,本文立足上海开放大学的建设实践,以平台型大学的功能形态为切入点,探讨开放大学的评价对象和内涵,初步形成以五大平台为基本框架的评价维度和观测指标,以期为构建开放大学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为中国特色开放大学的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开放大学;平台型大学;评价内涵;评价思路


一、问题提出

开放大学是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支撑的高等远程开放教育机构。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推动着开放大学教与学所依托的技术架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快速变革和更新。今天,开放大学已形成了“大学+体系+平台”的办学架构,成为一所集约化、智能化、多功能、高效益、全覆盖的平台型大学。

与普通高校相比,开放大学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支撑教与学活动,强调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应用,强调学习方式的在线化、灵活性、便捷性,强调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教师提供及时的、个性化的支持服务,强调服务对象的全覆盖和终身学习等。这些办学特色,要求开放大学的评价要创新模式和方法,建立体现开放大学办学特色和优势的评价体系和方法。简单套用普通高校或其他机构的评价标准和体系,不仅难以符合开放大学的发展实际,也不利于开放大学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本文立足于开放大学未来发展要求,着重探讨以下问题:第一,如何界定平台型大学的评价内涵?第二,如何对平台型大学实施评价?基于这两个问题,本文厘清了开放大学评价的价值导向和内涵,并提出了初步的评价框架,以期为优化开放教育质量、提供教育决策、检验开放大学办学成果提供参考。

二、价值导向

教育评价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即从评价者的需求出发,审视评价对象的办学(核心是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情况及其符合预期的程度。因此,评价的价值导向,深刻反映着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当下和未来发展的期待,引导着评价对象的未来走向。总体而言,开放大学评价应秉持以下价值导向:

(一)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2023)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开放大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加强中国开放教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更要加强中国特色开放大学的实践建设进程。开放大学的评价应紧密贴近中国开放教育实际,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围绕开放大学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的时代使命、功能定位和改革任务,研制评价标准和体系,引导和推动中国特色开放大学建设,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任务。

(二)支撑和服务于国家和城市发展战略

联合国(2015)发布的《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4 提出,要“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开放大学的重要功能是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这一功能更简明直接的表述就是,服务于当地市民提升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文化素质、让社会成员人人享有接受便捷的高质量的教育机会。“上海不缺一所一般意义上的普通大学,迫切需要建设一所服务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新型大学” (楼军江等,2020)。上海市对上海开放大学的战略定位,其实也是国家和很多省市当下大力建设开放大学的初衷。开放大学的评价要关注学校服务国家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关注学校提高国民素质和市民生活品质,支撑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城市发展战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2023a)发布的《高等教育机构实施终身学习的国际趋势》报告指出,增加学习机会、提供多样学习机会的关键在于更广泛的社区参与,致力于终身学习的高等教育机构必须与周边社区和不同部门的合作,支持本地全面发展、促进社区发展。这一报告为开放大学评价提供了思想指导。

(三)引导构建“开放、灵活、包容、高质量”的开放教育办学体系

服务于市民终身学习需要的功能定位,就要求开放大学构建和形成“开放、灵活、包容、高质量”的开放教育办学体系。这是开放大学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所在,也是开放大学得以支撑全社会开展终身学习的依托所在。开放大学的评价要突出和强化这一体系,推进它的发展、完善和创新。开放指开放大学要面向人人,要把教育辐射到各个社区、企业、家庭、学习者,让人人享有终身学习的机会;灵活指开放大学要为社会各类终身学习者提供适合其学习的灵活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包容指开放大学的教与学要适合各类人群,既包括在职人员、退休人员,也包括残障人员甚至服刑人员,方便各类人群接受终身学习;高质量指开放大学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传播,让人人享有优质教育。

新兴技术手段的教育应用、制定合适的教育教学制度等可以助力这一教育体系的建构,但评估也是不可忽视的导向力量。评估可以将开放大学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中需要强化的、明显薄弱的、有待改进的功能或做法等确立为可测量、可测评的指标,进而利用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的导向作用,促进开放大学办学体系系统性功能的发挥,推动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协同发展,成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力量和技能社会的有力支撑。

三、评价对象与内容

开放大学成为平台型大学的趋势显示,依托信息技术搭建的各类教育教学平台在其办学和教育服务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考察各个教育教学平台功能的发挥程度,制定实施监测评估框架,可以衡量开放大学的办学质量和水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2023b)。因各省(市)开放大学的体系架构和功能有异,下文以上海开放大学为例,具体说明开放大学评价的对象和内容。

根据开放大学的功能定位、现实需求和发展要求,上海开放大学形成了开放大学办学平台、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平台、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平台、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研究平台、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平台等五大平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教育科技创新示范、应用技能提升引领、开放教育枢纽门户等四大核心功能。平台型大学以服务市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城市建设为使命,具有对象广辐射、资源大汇聚、师资全开放、学习无边界、成果转换无障碍等内涵特质(贾炜,2022)。具体来看,对象广覆盖指覆盖的对象从学历教育学生到广大市民;资源大汇聚指包括学历、非学历和社区教育资源,从学历课程到证书课程再到各类活动课程;师资全开放指包括大学在职教师、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和社区教育的能者;学习无边界强调学习的泛在性,学习资源的可及性、便捷性、有效性和持续性;成果转换无障碍指学习成果能得到实时转换,成为支撑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助推器和阶梯。

(一)开放大学办学平台

开放大学办学平台主要指建设市民就近学习的办学实体,搭建覆盖全市的办学体系,创新合作办学模式,稳固发展学历教育,创新发展非学历教育,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通过多样化和灵活性增加终身学习机会,满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市民多样化学习需求。该平台功能主要有:

1.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开放大学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教育质量为核心,以能力和学历“双提升”为导向,以校企联动、工学互促为路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各类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为通道,致力于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技术技能创新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学校通过探索建设“双元制”特色产业学院和民生学院,不断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与行业企业联合育人机制,如具有开放教育特色的“紫江模式”,已累计招生 1000 余人。

2.重视合作办学和科研功能。开放大学坚持把大学办在社会之中,积极与政府、行业、企业和其他高校开展合作,整合社会各方优质资源扩大教育供给,提升教育服务品质。学校还陆续建设了一系列学习平台、研究中心、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支撑人才培养。

3.构建学生支持服务体系。开放大学依托总校和分校(教学点)构成的全市性办学体系,为广大学习者提供就近、方便的学习支持服务。学校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设立远程呼叫中心,加强微门户移动端功能建设、AI 助教服务等,还为学习者配备辅导教师和职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完善有效的支持服务。

(二)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平台

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平台主要是指导和推进社区教育,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培育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充分汇聚资源配置,建立必要的制度保障机制,让休闲文化教育惠及社区居民,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和文化软实力,促进“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该平台功能主要有:

1.有序设点布局,即建立“15 分钟学习圈”,让市民步行 15 分钟就能获得学习资源。这是由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区社区学院、街镇(乡)社区学校和居(村)委学习点构成的服务体系,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乡村、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人文行走学习点等也被纳入其中。

2.注重素养培育。这包括围绕提升市民信息素养、健康素养、艺术素养、金融素养、国际素养和科学素养等目标,组织推进社区教育资源建设,并面向全市终身教育机构配送教育资源。

3. 建设师资队伍。优良的师资队伍是社区教育的重要保障。目前学校有 1400 余名专职教师、5 万余名兼职教师和 10 万余名志愿者参与休闲文化教育服务。

4. 打造学习品牌,包括组织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形成“申学书院—市民大讲堂”“银发 E 学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社区学习团队展示活动”等品牌项目,并支持各区、街道充分挖掘区域学习资源,打造特色品牌活动,营造终身学习文化。

(三)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服务平台

该平台是开放大学满足学习者各类学习需求,实现学习资源开放共享的重要载体。这个平台不仅为注册的学习者,而且面向各行各业、深入各个社区、辐射各类人群,为学习者提供免费、优质、泛在、可选的学习资源。

上海开放大学建设上海市教育资源中心、上海学习网等,推进上海市教育电视台、“开大有课”电台及各类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支持随时随地、便捷、灵活、高效的自主学习,持续提升优质资源的汇聚和供给水平,为学习者提供泛在可选的优质终身学习资源。

(四)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平台

学习成果认证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关键一步,可以帮助更多群体融入开放、灵活的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学习者的自尊和继续学习的动力,从而带来更大的福祉和更多潜在的就业机会,也有利于建设包容性社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2023b)。该平台功能在于拓宽学习者成长渠道,依托学分银行搭建学习者终身学习“立交桥”,具体包括开发移动端个人学习账户(“申学码”),为学习者建立学习档案,方便学习者查询学习成果和证书,开展学分转换和累积,兑换学习积分,展示学习信用和学习能力等。

为促进公民终身学习,提高公民素质与全球竞争力,许多国家实施学分银行制,搭建了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系统平台。十多年来,上海开放大学持续拓宽学习者终身学习渠道,与学习者、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及政府部门逐步形成学分银行发展共同体,正在拓展“申学码”应用场景,助推大学生学习成果认证和就业服务,赋予社区(老年)教育学习者学习积分兑换学习资源和服务,持续赋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与学习型社会建设。

(五)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研究平台

该平台旨在通过开展市民终身学习需求与能力等监测,探索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研究制度化,为本市优化学习资源配置、拓宽多样化终身教育供给,以及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上海开放大学建立了上海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研究中心,建立并不断完善市—区两级终身学习监测工作体系,并通过定期的全市万名学习者抽样调查和不定期面向特定人群的调查,动态监测市民终身学习需求和能力。该中心自 2018 年首次发布第一轮全市终身学习需求和能力抽样调查报告以来,相继开展了面向 1000 名市级和区级工匠、3500 名高技能人才、9 万名家长群体的终身学习需求监测研究工作。2022 年,该中心对上海市 13000 多名老年人开展的科学素养调查,有助于改进开放大学对老年人开展科学教育的路径,推动开放大学提升老年人的科学素养。

四、评价维度与核心指标

质量维度是建立有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决定了评价的指标及指标的评价方式。参照国际开放教育九个质量维度(Kirkpatrick,2018),结合上海开放大学五大平台的功能特点与建设进展,本文提出平台型大学的评价维度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展开(见表 1 至表 4):


(一)覆盖面

1. 办学平台的覆盖面,指学历教育学生的规模与层次。目前上海开放大学注册学生达到十万多名。

2. 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平台的覆盖面,聚焦学习者规模,包括参与学习的市民占比、学习资源的可及性、学习资源支持学习的程度。

3. 资源平台的覆盖面,指提供学习资源种类的丰富程度、数量能否覆盖各类群体。

4. 学习成果认证与服务平台指学分银行成果认证和成果转换的覆盖面,如开户人数、“储户”结构。“储户”结构除了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学生,广大市民能否纳入学分银行?学分银行储户未来能否向基础教育延伸,向在上海学习和工作的外省市户籍人群延伸?这还有待探讨。

5. 监测平台的覆盖面指不断完善监测的人群结构,从老年群体到农民工群体,再到百万在职职工群体、产业工人群体等。

(二)适需性

1. 办学平台的适需性主要指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能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例如,上海开放大学 2022 年推出的供应链管理、应急管理本科专业,得到了社会认同。

2. 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平台的适需性指平台提供的课程能否满足市民的需要。

3.资源平台的适需性指学校提供的资源是否与市民生活、学习的实际问题相关。例如,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如何提高老年人防网络诈骗等。

4.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平台的适需性指学分转换能否提升就业需求,能否促进人才流动,能否促进学分转换,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甚至缩短学制。

5.监测平台的适需性指及时了解监测人群学习生活方式的变化,发现适需性重点体现在何处。

(三)有效性

1. 办学平台有效性指学历教育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学位和学历的获取率。

2. 学指平台的有效性包括市民生活方式是否得到改变,市民学习方式是否与其生活质量相关。例如,倡导老年人在学习中养老,就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监测学指平台有效性的主要维度。

3. 资源平台有效性包括资源的直达率、老百姓的关注度、点击量及参与度等。

4. 学分银行的有效性指提供的学分、各种证明的权威性。若提供的学习经历、成果权威性高,则可减少人力资源公司获取求职人员信息的认证过程。学分银行如果有认证的权威性,就会吸引更多的学习者把学分存入学分银行。学分银行不同于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后者更多地提供学历认证,学分银行还提供证书的认证,覆盖面更广。

5. 监测平台的有效性指及时把握监测人群的各类需求变化,为政府和教育机构的决策和教育资源的供给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四)满意度

1. 对办学平台的满意度主要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

2. 对学指平台的满意度主要聚焦上海市民各方面的素养是否得到提升,包括法治素养、健康素养、信息化素养、人文素养、金融素养等。评价重点包括“15 分钟学习圈”能否打造成功,终身学习体验基地是否增多,人文行走的可及性等。上海已编制了社区教育课程大纲,精选了 82 份大纲,覆盖 6 大系列,面向全市 400 多家终身教育机构配送教育资源。线上学习平台也在不断完善功能,集成在线学习、学习成果转换、学习需求和学习监测等多种功能,实施伴随式评价。

3. 对资源平台的满意度重在评价资源供给方式和来源的适需性和有效性。上海开放大学一方面继续发挥上海教育资源中心、上海学习网等平台的作用,提升优质资源教育的汇聚和供给水平;另一方面也在推进上海市教育电视台、“开大有课”电台等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支持随时随地、灵活、便捷、高效的学习。目前,各类资源平台注册学习人数达 540 多万人,资源数量 11.2 万个,点击量突破 3.4 个亿,平台访问量累计 4000 多万次。

4.对成果认证的满意度聚焦学分转换的便捷性、实用性和权威性。开放大学要继续推进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建立学习者个人学习档案库,开展学分认证和转换,覆盖各类教育学习成果的存储。开放大学还需探索更多的成果转换应用场景。例如,上海开放大学近年积极探索助力大学生就业,保障大学生求学期间不仅可以获得学历证书、学分,还可获得能力认证证书,并将其编制成大学生就业、求职时可用的电子档案、电子简历;研究基础教育、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如果将中小学、大学生和在职职工的学习经历存入学分银行,并提供权威的学习经历认证,学分银行将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这是因为权威性学分银行开展学分认可和转换,有助于:1)帮助学习者缩短学时;2)促进学习者就业;3)让人力资源公司了解求职人员的学习信息,促进人才流动。

5.对监测平台的满意度可基于政府、教育机构对相关政策建议可操作性、科学性的认同度。

五、评价实施的关注点

第一,确立合理的评价价值导向。开放大学的评价要基于学校发展的功能和定位,既要体现其基本职能,推动其实现使命和担当,又要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功能,还要体现评价的发展和优化功能,推进开放大学办学特色的凝练和持续发展。

第二,评价策略要体现整体性、系统性、过程性。整体性指覆盖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社区教育,涵盖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师及学习测评等各个教学环节;系统性指在统筹思考“五大平台”功能的基础上,注重建立评价指标之间的有机关联,聚焦核心要素,确定权重分配;过程性指平台运行过程也是评价的过程,不仅要关注办学的产出和结果,更要关注运行过程的投入和发展,实时积累各种评价数据,不断改进工作。

第三,加强监测和评估工具的使用,为决策提供支持。终身学习政策制定者应当考虑如何鼓励人们广泛了解终身学习、实践终身学习,并识别实践中的不足,包括人们对安全学习环境的需求、各类人群的学习需求、数字鸿沟、对城乡学习机会差异的认识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2023b)。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教育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科学开展教育评价带来了新的可能。开放大学评价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推动评价过程的数字化转型,为教育评价注入新的动能。这包括将管理、教学和学习中产生和积累的数据作为证据,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等进行诊断,提出科学的评估报告。

第四,评价机制要强调融合、多元、生态。内部评价强调教、评、管的相互融合,将评价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实时诊断、评价,并及时反馈、优化;外部评价可采用第三方为主、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机制。从教育治理的角度讲,开放大学的评价要围绕开放教育的生态治理,从学习者的感受度、政策环境、社会舆论等方面不断改善和优化开放教育生态。


Copyright @ 2022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版权所有

办公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卫路14号后座302

联系电话:020-33970796

粤ICP备2022028984号

扫一扫 关注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微信号:gdsgdjy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