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推进职业本科教育稳步发展,应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为基本依据,重点推进两种发展模式,即以优质高职专科为基础新设职业本科学校,以高职专科学校优质骨干专业为基础试办职业本科教育专业。稳步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考量,就是要处理好速度与质量、试点与示范、供给与需求、继承与创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确保实现稳步和高质量发展。
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职教法》,首次赋予了职业本科教育相应的法律地位。2022年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重点工作“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中提出“以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高职专科为主体,职业本科为牵引,建设一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首次明确了职业本科的“牵引”地位和功能,这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重要指示的创新性落实,也是对职业本科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准确定位。显然,从当前各种政策法律要求来看,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已成为优化教育结构的重要举措,对改善劳动力市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正在产生重要促进作用。《意见》强调“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要求,需要基于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历程,规划其未来推进路径,综合探讨其关键发展要素,为确保职业本科教育实现稳步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从而真正为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发挥“引领”作用。
实践历程:
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艰难探索
21世纪以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从实践探索来看,职业本科教育自2001年开始,主要经历了试办专业、联合办学、学校试点、稳步发展四个阶段。
一是试办高职四年制专业阶段。2001年,教育部批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唯一院校试办“四年制专科”。其主要特点是采用“3+1”模式,不更专业名称和基本学制,即学生在入学时以专科学生身份进行招生,通过在校三年的课程学习,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再通过一年的课程学习,经考核合格后,可以获得四年制的高职教育毕业证书,待遇由地方自行确定,学生获取毕业证后,在深圳市内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可以享受与普通本科同等待遇。试办“四年制专科”教育的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很高,但因学历层次未能突破专科限制,相关待遇也仅在深圳被兑现,导致办学稳定性较差,不具有推广性而被迫停止。
二是探索与普通本科高校联合举办专业阶段。自2011年开始,河北、广东、浙江等十几个省份积极探索,开展示范性高职学校和普通本科高校联合举办本科层次专业,主要包括“3+2”“2+2”“4+0”等形式,颁发合作普通本科院校的学历学位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和满足了高职学校举办本科层次教育的冲动和需要。但由于合作的普通本科院校缺少联合办学的动力,高职学校没有冠名权、教师没有主导权、学生没有归属感,其本质是“贴牌”培养,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社会认可度不高。
三是独立设置本科层次职业试点学校阶段。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提出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为落实职教20条精神,教育部在2019年和2020年先后批准22所学校开展职业本科试点,拉开了我国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序幕,打破了原来高职专科院校不能升格限制。然而,试点学校中仅有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1所公办学校,整体质量难以牵引职教体系建设。
四是推进职业本科教育稳步发展阶段。2021年,教育部又批准设立10所职业本科学校,进一步扩大了职业本科学校规模,学校数量增加至32所(均按照普通本科院校标准设置执行),在校生规模12.93万人,2021年招生规模4.1万人。与此同时,职业本科教育的国家制度标准体系逐步完善。2021年初,教育部连续印发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和职业本科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随后,又印发《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明确了职业本科学校学位授予的相关要求。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积累了一定发展经验。但与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发展要求还有差距,存在学校数量较少、办学规模小、发展路径不清晰等现实问题,难以满足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接受职业本科教育的需求,也难以适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需求。
02
路径选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主要模式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后,中办、国办印发的大会配套文件《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以现有规模计算,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招生规模为552.58万人,假设近5年高职专科招生规模基本保持稳定,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应不低于55万人。但从整体看,实际情况距这一目标差距较大,迫切需要多路径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持续扩大招生规模,以确保目标达成。
从新《职教法》中关于职业学校设置规定来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可以由本科及以上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实施,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设置的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部分专业,符合产教深度融合、办学特色鲜明、培养质量较高等条件的,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也可以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结合《教育部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学校设置以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为基本要求,专业设置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为基本要求,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主要路径已逐步清晰。
首先,以现有的优质高职专科院校为基础,设置职业本科学校,实现整体升格。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经历国家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再到“双高”校,造就了一批优质高水平的高职专科院校,这些学校在实践中探索出丰富的办学经验,办学水平、办学条件已媲美一些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而且这些学校具有深入骨髓的职业教育基因,能够确保升格后保持职业教育属性不变、办学方向不偏、培养模式不改。另一方面,许多优质的专科高职院校也在不断地探寻和实践举办职业本科教育的途径,发展职业本科的意愿强烈。但需要注意的是,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这一发展路径的出发点是扩充职业本科学校的数量、牵引高职专科的发展,但也有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需要提前谋划规避办法。比如,过去大量优质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专科院校,却未能带动中职教育发展,还间接导致了中职的空心化,使得中职学校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优化发展。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系统观念,从优化体系发展的角度着眼,既要突出职业本科的引领作用,还要不断强化高职专科的主体地位,形成“大手拉小手”的发展格局,提升整体办学质量。同时,也要防止因大量优质高职专科升格为职业本科,而出现多所高职院校合并“人为造强”现象,稀释优质高职专科教育资源,造成高职专科出现萎缩现象。
其次,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符合条件的特色骨干专业试点举办职业本科教育专业。新《职教法》明确了高职专科院校举办职业本科教育专业的基本要求。具体表现在:第一,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是产业链高端和专精特新领域的相关专业,满足我国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对复合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第二,产教深度融合,主要表现为该专业具有较好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比如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等;第三,专业办学特色鲜明,能够代表学校发展品牌、符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特色专业;第四,专业基础条件好,具有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教学成果丰硕,学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用人单位满意度高的专业。但这一发展路径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按照现行的学位条例等相关规定,高职专科学校没有学位授予权,因此这一路径的主要政策瓶颈,是如何为专科层次高职院校举办的本科专业授予学位,如果参照现有做法对学校进行高职专科学校整体授权,是无法实现的;如果是以行政许可的方式来进行,则需要同步推进国家学位制度的改革,其改革背后的逻辑是对职业本科专业(学科)建设的重新认识。
此外,新《职教法》还规定,其他学校、教育机构或企业、行业组织也可实施相应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或提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学分课程,这为未来进一步创新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预留了一定的法律空间。
综合而言,现阶段应以专科高职为基础设置职业本科学校作为主要路径,按照年度分批次、有计划地开展学校设置,同步加快完善学位制度改革;以专科高职办本科专业的形式举办职业本科教育作为重要补充。优先在国家及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中进行试点,以此确保职业本科教育规模稳步扩大,并保证有较高的发展起点。
03
关键考量:在辩证统一中处理好稳步发展的五对关系
“稳步发展”是当前和未来长期一段时间内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主基调。如何推进“稳步发展”,关键就是要在辩证统一中处理好速度与质量、试点与示范、供给与需求、继承与创新、部分与整体这五对关系,确保职业本科教育成为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领头羊,成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突破口。
(一)速度与质量:确保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稳定性
1.速度是推进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前提
适度的规模扩张是职业本科教育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避免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形成规模与经费投入、基本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和毕业生就业质量不对称的现象。在学校布局上,要对接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需求,坚持高标准要求,优中选优,成熟一所建设一所。在专业布局上,应对接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优先向国家紧缺急需的专业领域布局,尤其是在新时期“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满足培养更多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2.质量是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核心
职业本科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引领性作用,这一作用并非体现在层次“高”,而应体现质量“高”。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必须把质量放在首位,落实党的二十大强调的“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第一,要不断健全教学标准体系和评价标准体系,把标准体系建设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包括专业教学标准、实习实训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师资队伍建设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标准体系建设。通过完善评价标准体系,引导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方向,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二,要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要在实现学生学历提升的同时,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要关注高就业率这一职业教育的传统优势,更要关注对口就业率和当地就业率,突出职业本科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对职业本科学校而言,需要加快健全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开展自我诊断与改进评价,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制度,为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支撑和反馈。第三,发挥好评价督导作用,完善职业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开展职业本科办学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发挥好引导、督促、激励功能,以评估促发展,引导职业本科学校提升关键办学能力。
3.速度与质量的协调统一是职业本科教育稳定发展的保障
当前,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规模和动力主要取决于发展速度,但质量始终是长远发展的生命线。实现速度质量协调统一,就是要处理好当前速度与长远质量的关系,既不能一味求稳而裹步不前,也不能因追求速度而以放弃质量为代价,确保职业本科教育起步阶段稳定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在发展前期,加快完善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基本制度文件,以高质量、高标准为基本要求,倒逼和引导现有职业本科学校加快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内涵建设。同时,要加强对试点学校的经验总结和凝练,反哺职业本科教育政策制定,为后期职业本科教育高速发展提供更多典型经验和案例参考。
(二)试点与示范:彰显职业本科教育的引领性
遵循由点及面的改革路径,渐进推动政策创新与扩散进程,是我国有序推进各领域建设事业的重要手段与基本经验,教育领域亦是如此。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便是先试点、再示范并力争达到“以点带面”政策目标的典型做法。
1.试点是探索发展经验的重要举措
应尽快建立试点学校分类探索的发展机制。一方面,民办学校试点职业本科教育,重点应该放在企业办学的探索实践上,如何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让职业教育的特色更加鲜明,例如,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是国有企业举办的民办非营利性的办学体制,其在办学灵活性、产教融合等方面应加大探索力度,为国有企业举办民办性质的职业本科教育探索更多发展经验。另一方面,以优质高职专科为基础设立举办的职业本科学校,应在原有办学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在职业本科和职业专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上深化探索,厘清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在专业技能上要高于专科高职,在知识水平上要达到本科层次要求的深刻内涵,不断丰富职业本科教育的实践和理论。
2.示范是打造发展品牌的必然选择
以示范的方式打造品牌,是职业本科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职业本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办学定位模糊、校企合作创新不够、办学条件不足、来源类型复杂等问题。为推进现阶段职业本科教育更好发展,可以通过培育一批职业本科教育领域的品牌院校,释放品牌示范效应,改变职业教育矮人一等的形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示范院校培育过程中要建立动态调整退出机制,避免因“帽子”带来的发展动力不足,应以完整的一届职业本科学生培养为周期,规划好示范建设方案,不断创新学校治理体系、办学模式、育人方式改革,定期开展质量评估,期满开展考核评价,全面总结办学实践经验,形成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指引,推动职业本科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释放和扩大示范效应。
3.试点与示范相结合是推动职业本科教育稳步发展的重要载体
试点和示范都是在发展中不断寻求突破创新,不同的是试点具有不确定性,而示范的举措和目标是明确的,试点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换为示范发展的样板,示范则是通过政策等支持,在不断的改革探索中形成效应。就目前我国现有的职业本科学校而言,试点学校中也有办学基础好、特色鲜明的职业本科学校,在试点的过程中已经显现出一定的引领示范作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可尝试先将这些学校打造为示范的样板,让试点和示范实现融合、衔接发展。
(三)供给与需求:增强职业本科教育适应性
1.优化职业本科教育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
从供给侧看,重点是要优化职业本科教育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职业本科学校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优质核心课程、教材、实践项目开发中主动作为,把行业产业最新技术、标准等转化为教学内容,为职业学校提升关键办学能力提供更多支持。一是专业设置要紧贴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打造学校发展特色,避免走大而全的发展道路。深入理解、用好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和专业管理办法,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建立随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把专业群建设作为重点,实现群内本科专业协同发展。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为契机,全面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合作从共建向共生转型,加大企业岗位人才需求调研力度,促进校企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团队建设、教法改革等方面全方位融合。
2.兼顾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
从需求侧看,职业本科教育从自身功能出发,既要做好人才培养,还要提供多种形式的高水平社会服务,这是职业本科教育凸显办学特色、彰显服务能力的关键性考量要素。一是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新《职教法》首次将技能型社会明确写入法律,并将建设技能型社会作为修法的主要目标之一。作为职业教育的高层次,职业本科要加大技能开发力度,丰富我国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结构和水平,提高全民技能素质,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更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二是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职业本科教育要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精准发力,帮助乡村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三产融合,以产业带动就业,实现“校地村”多赢。三是服务现代产业发展。职业本科学校要积极参与和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跨区域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与行业头部企业、普通高校等开展全方位合作,为企业技术革新、产品升级等提供智力支持,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3.供给与需求的高度匹配是实现职业本科教育长远发展的根本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职业本科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可视作劳动力市场中的“产品”,是供给方;家庭、企业、社会、政府等则是购买或者消费的主体,是需求方,供需匹配就是要实现职业本科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家庭、企业、社会、政府等多元主体的需求。这也意味着,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既需要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也要满足劳动力市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进而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职业本科教育如果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就会有更多学生和家长选择,企业才更愿意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办学主体才会提供更多资源支持,形成供给方与需求方的良性互动发展关系,进一步提升职业本科教育的供需匹配度。
(四)继承与创新:保持发展理念的先进性
1.继承: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属性
继承是对原有事物中合理部分的接续,认识层面和路径层面是继承的核心。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建成全世界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国道路和模式更加清晰、优势更加明显。一方面,要继承发展理念。新《职教法》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从法律层面确定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逻辑起点就是对类型定位的坚守、巩固,是促进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优化完善的原动力。另一方面,还要继承发展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最大的优势,更是职业教育改革实践对整个教育事业的最大贡献。在实践中,职业本科教育仍需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德技并修的发展要求,并将其贯穿到治理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等各个维度,真正发挥职业本科的牵引作用,推动校企联合育人、专业集群与区域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形成服务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层层递进的格局。
2.创新:保持发展的动力源泉
职业本科教育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一方面,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经验进行融合创新,比如日本的专门职大学、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在借鉴过程中,既要看到他们的优势,更要看到这些优势所倚靠的经济社会背景与我国的差异,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环境,选择、消化、吸收、再创新。另一方面,借鉴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发展理念进行协同创新,在当前职业本科教育定位还不清晰、发展路径尚未形成的情况下,需要系统分析研究我国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为研究探索职业本科教育的基本功能价值、办学定位、培养定位、培养目标等提供有益参考。兼顾职业本科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在办学模式、人才定位、岗位特征、知识特征、学历层次、职业资格及职业能力要求等方面创新改革,在职业教育体系和教育结构中把准定位、明确进路、凸显价值。
3.继承与创新是优化类型教育定位,提升职业本科教育影响力的重要理念
只有继承没有创新,职业本科教育发展就会缺乏发展动力,难以体现职业本科教育在职业教育整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创新没有继承,就可能导致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道路出现异化,进而出现偏离职业教育发展轨道的风险。只有在继承职业教育“基因”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职业本科教育发展路径、强化发展内涵、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才能实现职业本科教育的自立自强,进而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树起职业教育的品牌形象。
(五)部分与整体:提升职业教育发展的协调性
1.发挥职业本科教育“牵引”功能
职业教育要成为一种教育类型,必须有完善的学校体系为物质基础。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教育类型的确立首先都需要建立完整的学校体系。一方面,职业本科教育要带动中职和高职专科发展。从自身发展规律来看,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本身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每个阶段都可以作为独立的部分存在,但同时也是为下一阶段教育开展奠定发展基础。职业本科的设立,为中职学生、高职专科学生进一步打通了发展通道,要发挥职业本科在体系建设、理念更新、内涵提升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带动中职、高职专科发展,优化中—高—本贯通培养方式,通过职教高考招收更多高质量中职学校学生,优化专升本考试方法和培养方式,招收更多高职专科学生。另一方面,职业本科教育要承担提振职业教育形象的历史使命。从职业教育外部的发展环境来看,国家层面积极倡导,但其社会形象仍有待提升。这首先需要职业本科教育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关键办学能力,打造一批精品课程、优质教材、高水平团队,提供更多优质人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典型案例、优秀毕业生等宣传推介,共享办学经验和办学成果,让社会大众更深入了解,愿意主动接受和宣传,营造更好的发展氛围。
2.推进中—高—本一体化发展
一体化发展是在体系完整背景下的发展,强调形成完整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长期追求。职业本科教育的建立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的天花板,为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专业设置一体化。《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从一体化的角度设计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的专业目录,推进专业目录更好服务一体化人才培养,还需要从专业教学标准等层面完善配套指导文件。二是培养目标一体化。中职教育应逐步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体,其定位将从就业导向转向升学与就业并重,凸显其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职业专科教育则主要培养专门性的技术技能人才,在某一职业岗位具备先进的技术技能水平;职业本科教育更加注重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凸显高端性,掌握某一领域专业化的技术技能,能够实现将研发成果转换为高质量产品的能力。三是课程体系一体化。进一步细化岗位工作要求和职业能力分析,依据学生的发展规律,统筹考虑各阶段课程内容的颗粒度、难易度,使课程体系前后衔接有序。四是评价标准一体化。评价是教育发展的指挥棒,在关键评价指标上,中职应更加注重多样化发展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高职在此基础上,还应关注社会服务能力、学生就业质量等多个维度。
3.部分与整体均衡协调发展是优化职业学校学生成长成才通道的重要支撑
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没有部分就不会有整体,没有整体也就无所谓部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中职、高职专科和职业本科各部分的高质量发展,任何部分的短板都将会限制其他部分和整体的发展,只有夯实中职的基础地位、巩固高职专科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推动职业本科教育稳步发展,也只有职业本科教育得到稳步和高质量的发展,才能更好引领带动中职和高职专科的发展,进而推动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既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畅通途径,也为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职业本科教育是适应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优化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对接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意见》发布会中强调,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从“谋业”转向“人本”、改革重心由“教育”转向“产教”、服务场域由“区域”转向“全局”、发展路径由“分类”转向“协同”、办学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职业本科教育应按照这一发展理念,强化内涵建设,夯实发展根基。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长期且不断优化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明确发展定位、构建多样发展路径、完善国家制度标准体系、提升关键办学能力、实施基于贡献的分类评价,既是当前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需要考虑的重点,更是今后谋划发展的主线,以职业本科教育带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教育现代化做出更多贡献。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年第7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用本文请标注:任锁平,和震,唐振华.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关键考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7):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