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发布人: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发布时间:2023/8/15 11:25:53   阅读:432

编者的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考量,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高度重视,对以教育强国建设有力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殷切期待。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要在强国建设中发挥支撑引领作用,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重要保障,成为大国科技人才竞争的重要阵地,成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支撑,成为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策源,成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力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借鉴,这也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为深入学习贯彻、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本刊特开设“建设教育强国研究”专栏,约请教育领域专家学者,深入探讨教育强国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以期为教育领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提供参考。


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

管培俊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总书记讲的两个重要命题,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系统集成统筹部署在知行合一上的推进实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高等教育,对以教育强国建设有力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殷切期待,进一步指明了教育强国建设中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教育强国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各类教育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结合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支点,人才培养的出口,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枢纽和关键点,肩负着特殊重要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高等教育无论供给侧还是需求侧的改革发展任务都非常紧迫。在建设教育强国中,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优势,服务国家发展全局,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课题。

高等教育要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必须更加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高等教育要更好地担当作为,必须将自身发展的“小逻辑”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大逻辑”。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问题与核心课题。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高等教育要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必须更加主动超前布局。“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要将高等教育发展放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一体部署的格局下超前布局、统筹推进。一要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上超前布局。“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超前布局必须延伸到基础教育。充分重视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夯实知识基础,并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质疑、探索、创新的思维品质。超前布局必须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二要在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上超前布局。高等教育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把加快“双一流”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适应知识生产模式变革和产业变革的趋势,调整优化学科结构,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改革科教体制,推进科教融合。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抓紧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有效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三要在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上超前布局。制定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应当系统总结前两次纲要的制定与实施,系统分析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人才发展态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适应未来发展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直面问题,勇于开拓,守正创新。促进创新人才培养与科研产出,要综合施策,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组织科研与自由探索相结合,提升高等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与贡献度。

高等教育要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必须更加有效应对变局。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大变局,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既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修炼“内功”,还要坚定不移推进开放交流合作。高等教育要更好地担当作为,一要充分适应新发展格局。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增强硬实力、软实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提高自主培养人才质量。把发展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自己手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要有效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完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战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统筹用好两种资源,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文章。锚定世界一流建设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吸收借鉴先进办学理念,吸引全球优秀人才;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高等教育要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必须更加奋力开拓新局。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从根本上解决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开拓新的增长点,开创新局面,作出新贡献。一要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方面开新局。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教学科研组织方式变革、人事制度改革、保障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大学创新活力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利益格局藩篱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促进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系统性跃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学术生态。二要在建设高校教师队伍人才高地方面开新局。把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真正作为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程。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理念。形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合力。推进落实教师队伍建设的“三个优先”。重视改善当量生师比、人员投入比、教职员比、国际化水平、薪酬水平等关键参数。深化用人机制改革,鼓励高校在推行长聘-准聘制、职员制度方面“先行先试”,支持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支持教师教育学科群建设。支持和鼓励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三要在高等教育的结构性调整上开新局。适应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变革,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促进集群发展,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总体水平。四要在推进教育数字化和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上开新局。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优势,在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深化各级各类教育横向融通、纵向连接,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新优势中担当作为,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提供有效支撑。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最为有力有效的是付诸行动。主题教育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激发真抓实干的执行力和新的动能效能,抓好重点改革任务推进落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要充分发挥功能优势,在研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中,开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发挥高端智库作用;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中,发挥后援和支持作用;通过“两会一刊一库一中心”的品牌效应,促进高等教育学术交流与成果转化;在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中发挥窗口服务与桥梁纽带作用,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教育强国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举措

刘 伟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中特别深刻指出了教育强国战略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并且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二者之间的深刻内在联系。

第一,教育强国战略在中国式现代化坚实战略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极为重要的地位。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可逆转性的重要根据,在思想上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新的飞跃,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导,特别是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在发展实践上制定了一系列战略举措,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战略支撑,从而使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具有更完善的制度保障、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在这一系列的战略举措当中,教育强国战略具有重要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也特别强调,创新驱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要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强调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把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教育强国战略当中,基础教育是根基、高等教育是龙头。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强国战略的龙头,是这三者有机统一的集中体现,具有极其重要的和极为迫切的地位和作用。教育、科技、人才强国三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支撑性,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科技是关键。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时代新征程当中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作为一系列战略举措、战略部署当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意义重大,而且极为迫切。

第二,建设教育强国要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中国式现代化现在进入到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进程当中,机遇与挑战并存,特别是挑战前所未有。进入新时代,机遇和挑战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的内涵、相互关系以及我们过去所说的战略机遇期等也都发生了历史性的演变,这种演变对于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实现教育理念、体制、机制、体系、治理结构一系列改革等,都提出了从来没有的深刻的要求。我们现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变化。从内涵上来讲,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讲,我们现在的机遇和挑战的内涵和过去不同了,机遇更具战略性和可塑性。战略性就是趋势性,具体过程可能充满了曲折,可塑性就是不确定性,并不一定是非常明确的机遇、非常清晰的机遇,具有可塑性。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挑战更具复杂性和全局性。复杂性就是矛盾前所未有,极其复杂和尖锐,全局性则指风险是系统性的,不是碎片化的,所以机遇和挑战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再进一步,机遇和挑战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我们过去常讲,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是机遇总的来说大于挑战,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是讲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是挑战前所未有,应对好了,机遇也前所未有,显然习近平总书记是把机遇作为排在挑战之后的第二位,而挑战更具前置性,更是首要的。

我国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经历了跨越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能不能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再进一步实现现代化,首要的任务就是在于能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创新驱动的新动能的转换。党的二十大特别提出,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要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高等教育的确到了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历史紧要关头。我们这种责任、意识应该进一步强化,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创新能力,切实实现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坚定教育自信  增强建设教育强国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王希勤

(清华大学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教研究》编委会主任)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新征程上的这个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阐释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对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广大教育工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关键字在“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我们要把握教育实践中“变”和“不变”的关系,其中不变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自身学习的基本规律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等。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其核心课题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我们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生命线,将教育强国建设和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形成倍增效应;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要开放办学,积极参与和推动高等教育国际交流;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师资力量;要把深化改革作为动力,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判断和部署贯彻落实到清华大学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建设教育强国的实践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会不断提出新问题和新挑战,这就需要有高水平教育研究成果的强有力支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应该聚焦教育强国组织开展重大理论与实践研究,力求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持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作为《中国高教研究》的编委会主任,我也希望《中国高教研究》能够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开设“建设教育强国研究”专栏,及时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全面阐释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聚焦教育强国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不断推出一流的研究成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开放办刊水平,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加快构建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

面向未来,我们要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教育自信,进一步增强建设教育强国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尽快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要求转化为办学治校的生动实践,努力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周 玉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阐释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指明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科技和人才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重要抓手,必将为我国人才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牵引力和驱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握战略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系统分析我国各方面人才发展趋势及缺口状况,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态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校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和文化第一软实力的重要结合点,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强自立、人才引领驱动一体推进的重要载体与平台,是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与人才强国的重要一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培养人才的关键。要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建设要立足于夯实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任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科服委”)要始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积极发挥学会的资源和组织优势,着力打造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之间跨学科、跨单位、跨区域的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把握高校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形成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多方面改革。“科服委”要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构建上下贯通、横向协同的工作网络,使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会贯通。要紧密联系两院院士、专家,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在前瞻引领、战略导向等方面的建议指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环境正在加速形成。要充分发挥学会的组织优势,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与教育合作,努力助力高等教育的开放水平提升和国际影响力扩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教必先强师。“吐辞为经、举足为法”,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着高等教育的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需要一大批各方面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坚守初心,潜心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最后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刻认识建设教育强国的系统性、科学性、艰巨性、时效性

孙维杰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监事会监事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中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创造性地科学系统全面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强国的丰富内涵,“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新时代里程碑式的重要论述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定位,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政治宣言。深刻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体会还要在四个方面的深刻认识上下功夫。

一是在深刻认识建设教育强国的系统性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这是一个长期的浩大的系统工程,贯穿的体系是“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关键的是“强教必先强师”,重要的是“教材建设和管理”,核心的是“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每一方面的工作都是一个层次分明的整体,以不同的维度处于不同的层级,但他们却贯穿于建设教育强国的整个逻辑关系中,是不可分割又互为依托、互为支撑、互为联系、互为作用的。所以,必须深刻认识牢牢把握这一战略布局的内外关系,重视整体性的推动,只有“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才“是做好这一系统性工程的根本保证”。

二是在深刻认识建设教育强国的科学性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态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习近平总书记准确地把握住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在高质量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高瞻远瞩、科学完整地发布了三位一体强国的动员令,极具理论性、科学性、指导性,成为我们工作中的根本遵循和行为指南。其科学性还体现在建设教育强国中“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这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敢破能立重要战略部署科学性的完美体现。

三是在深刻认识建设教育强国艰巨性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面对这一根本问题和核心课题,教育战线的使命是光荣的,任务是艰巨的。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所在、使命所在、职责所在。面对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勇于占领新高地,“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真正能够集思广益,献策献计,切实精选编好体系健全、内容丰富、针对不同学段学生一体化系列思政教材,在小、初、高、大15~17年完整教学链条中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旗帜鲜明、主题突出、逻辑严谨、主线清晰、衔接紧密,人不重叠、事不重复、光明正义、事真人实、寓教于益、环环相扣的,既可一体化持续使用,也可阶段化截取实用的精品教材,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这项工作虽然是很艰巨的,但它毕竟还是固态的,而更艰巨的是动态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这对我们时刻不能懈怠、始终跟上时代、精心培育下一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更要落实好总书记“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要求,掌握新技术,跟上新时代,努力学习,攻坚克难。

四是在深刻认识建设教育强国的时效性上下功夫。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就提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作为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蕴含着教育的基础性、系统性、科学性、先导性的内生动力和主力军作用。雄厚的人力资源,强大的拔尖创新人才和战略性人才队伍形成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两个字,就是对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鞭策和指导。教育强国是一个重大理论实践和发展创新,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时间和成效对我们是最大的考验。我们要加快站位高远谋划、科学严谨规划、持续务实计划、有效衔接细化的步伐,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目标任务、重大工作部署,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做好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更好担负教育强国新使命

王稼琼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宣传工作研究分会理事长,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建设教育强国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待。我重点从如何做好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更好担负教育强国新使命进行交流。

1. 提高站位,把牢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办的大学,是扎根中国大地的社会主义大学。我们培养的人,是在社会主义强国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讲政治是第一位的,首要问题是方向问题,而坚持政治引领、举旗定向,就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兼具意识形态属性和教育属性,既有维护政治安全的重要责任,又有育人导向的使命在身,我们要以更高远的站位和更宽广的视野,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始终站稳政治立场,树立政治思维,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要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覆盖到所有媒体,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旗帜鲜明地把牢政治方向、把准舆论导向、把好价值取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努力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环境。

2. 找准方位,担负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他反复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我们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经常思考,要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什么样的贡献,为时代新人的培养赋予什么样的风采。党的宣传工作是为实现党的主张和奋斗目标动员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所进行的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思想教育、文化建设、文明培育等工作和活动,这五项工作在高校的核心体现,就是立德树人。立足强国建设新征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完善理论舆论、内宣外宣、网上网下相贯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注重用贴近师生、生动鲜活的平实表达做好理论宣讲,努力做到“境愈高时言愈浅”,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镜头向下,聚焦师生,讲好身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精彩故事,讲好高等教育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故事,以宣传之力为教育强国建设鼓与呼。要整合校内外文化资源,面向师生需求,加强校园文化品牌的质量内涵建设,在深化“两个结合”的实践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文化育人实效。

3. 立足岗位,主动创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当下,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精神生活的新空间、信息传播的新载体、思想教育的新平台,“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时代正加速到来,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也与日俱增。占领不了网络信息传播的制高点,就站不稳舆论工作的新高地,就掌握不了网络育人的主动权。高校宣传战线要顺应形势,拥抱变化,主动作为,增强知网、懂网、用网能力。要深化高校媒体融合改革,树立“内容为王、移动优先”理念,主动关注多元业态和精准服务,探索“融媒+育人、融媒+文化、融媒+服务”的互动模式,加强重大主题宣传和议题设置,面向师生不同群体开展定制化生产、共情化表达、分众化引领、社群化传播,形成立体化网络平台矩阵,不断增强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要立足媒体优势,加强网络传播规律的研究,主动做好“Z世代”的网络空间新表达,在工作方式手段上探索开拓,“拍”富有感染力的图片和短视频,“唱”温暖有爱的歌曲,“绘”直击心灵的画作和动漫,“讲”有情感共鸣的师生故事,运用好丰富多彩的网络产品形态,为宣传思想工作赋能,努力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铸魂育人的“最大正能量”。


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朱旭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其中,“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提出的“要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逻辑递进与内涵延续,突显了鲜明的“中国式”意蕴。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客观实际且又切中根本的重要要求,不仅指出了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支点所在,而且充分说明了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对于“强教”“强师”的基点作用与重要意义。从体系建设到特色体系建设的内容深化,既是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核心主题的高度概括,也为我们制定、完善并落实教师教育相关政策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准绳。为此,我们要深入研究如何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这个时代问题。

第一,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必须健全师范教育体系。由师范院校构成的师范教育体系是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主体,也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中最为核心的体系。师范院校要把师范教育工作当作主业来抓,更不能弱化;师范院校不仅是培养教师的主阵地,而且是引领师范院校所在地的基础教育发展的主力军,师范院校通过建设教育学科引领基础教育发展,为此师范院校要把教育学科当作学校所有学科中最重要的学科来建设。

第二,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还需要完善服务“五育”并举和融合的教师教育体系。推进“五育”并举和融合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行动,也是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能够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的重要路径。为此,要着重加强德育师资、体育师资、美育师资和劳动教育师资的培养力度,将国家关于德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政策要求转化为服务“五育”并举和融合的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行动。

第三,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应持续推进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中的基础,这种基础的先导性力量就是师资队伍,而幼儿园和小学教师是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的学校需求形成了师范毕业生的供求性和幼儿园、小学的需求性之间的不匹配性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亟需建立起独特而专门的培养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教师教育体系,下大力气推进幼儿园和小学教师教育体系的规格提升与质量提高。

第四,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要加大对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教师教育体系的支持力度。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在科技创新战略上,要推动中国一流大学参与教师教育,构建科技教育教师、科学教育教师、工程教育教师的培养体系。在乡村振兴战略上,根据乡村振兴的不同类型、不同发展程度,满足乡村人才的多样性需求,服务于多类型和多层次性的学校,要推进多类型、多层次的教师教育体系建设。

第五,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应当解决教师教育体系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促进教师教育体系的优质均衡发展。教师教育体系的不平衡发展主要表现在为乡村、农村学校培养教师的院校和为城市学校培养教师的院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教师教育体系的不充分发展主要表现为中国教师培养院校数不充分。为此,要制定激励和鼓励政策使更多的院校参与培养教师,同时通过教师教育的协同提质计划,以跨越式的发展渠道积极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创新空间。

第六,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要求加快推进学科教师教育体系重构,不断提高学科教师教育水平。解决原创、核心的科技、社会和思维等前沿科学问题,需要加快推进学科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建构作为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的学术学科教师教育和作为中小学教授“科目”的教师教育的双重体系。学科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将决定学科教师的高质量发展,从而决定学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第七,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要完善教师的培训和教研体系,不断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教研能力。完善中国特色的教师培训体系与培养体系一样重要,1800多万的在职教师是一个“恒数”,它支撑着中国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其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这个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的质量。最具中国特色的教师的教研体系是一个省级教研中心到校级教研组的垂直化体系,它支撑着中国最大规模教育体系的教学质量。

第八,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要重构县区教师教育体系,保障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机会和专业水平提升。这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教师教育底部体系,它关乎区县所在地区的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权益,需要建立区县教师发展中心、校本教师发展中心、名师工作室和教师发展学校,形成一个区县教师教育体系。

第九,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必然要以教师教育学科体系建设为依托。这是教师教育领域最能产生改革创新的锚点,也是教师队伍建设走向科学化道路的必要条件。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的制度和路径需要科学的、完善的教师教育学科体系予以支撑,只有建设好教师教育学科体系,才能使师范教育的实践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十,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还要加快推进教师教育数字化体系建设。教师教育数字化是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钥匙,是开辟教师教育发展的新赛道,也是塑造教师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这是中国教师教育发展与世界同步甚至引领超越的一个重要契机。要做好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系列政策的布局,构建起一个全过程、全要素、全链条的教师教育数字化体系,多举措、多角度地丰富教师教育的数字资源,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数字素养。


【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23年第7期】


Copyright @ 2022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版权所有

办公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卫路14号后座302

联系电话:020-33970796

粤ICP备2022028984号

扫一扫 关注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微信号:gdsgdjy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