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放大学:秉承岭南文化基因 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新高地

发布人: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发布时间:2023/8/15 15:03:09   阅读:820

60余年来,广州开放大学不忘初心,紧紧围绕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升级全局,主动适应数字化、智慧化、融合化教育,积极开展社会公共教育支持服务实践,加速发展“互联网+教育”,打造广州区域终身教育品牌。这就是广州开放大学的魂。

文/《在线学习》主笔  何曼

广州开放大学建校60余年来,与时代同行,坚守初心,守护着普通人的奋斗与梦想,赋能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学习型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一甲子的探索实践,广州开放大学形成了“工农师长”四大教育教学品牌,特别是成功打造了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的“广州样本”、“求学圆梦行动”的“广州模式”。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为广州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服务是广州开放大学发展之本,也是应有之义。”在与本刊对话中,广州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熊军表示,作为中心城市开放大学,要挖掘并传承城市的文化瑰宝,创新发展,有所作为。作为千年商都和岭南文化中心,广州孕育了广州开放大学持续发展的基因;同时,广州开放大学秉承开放的城市基因助力广州经济发展,不断为这座城市赋能。

以体系办学优势办广州应用型大学

在线学习  

根据全省发展战略,为积极参与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广州开放大学的发展思路是什么?

熊军: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需要建设教育强国。我们必须发挥开放大学体系办学优势,撬动低成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势能,扩大教育供给,既要在培养“顶天立地”人才方面助力,更要在培养“铺天盖地”人才方面发力,以满足大规模人口提高受教育程度的迫切需要。

一是面向国家发展大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以及广州产业从“制造”向“智造”到“创造”的转变,实现从文凭提高到技能提升的转变,为大湾区技能社会做贡献,办广州应用型大学。二是面向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全民终身学习的需求,从有学上到优学上,实现从学历补偿向知识补充、从规模扩大到质量跃升的转变,办百姓家门口的大学。三是面向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重构教育生态、重整教育模式,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办数字化大学。当前,以互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材料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对高等教育产生广泛影响,教育呈现出终身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趋势。

“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样本价值凸显

在线学习  

“羊城村官上大学”是学校助力走有广州特色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一项特色工程。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实施,该项目呈现出怎样的特色与创新点?

熊军: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市在总结村干部选拔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实施“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该工程立足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无论是办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还是学员选调、学员考核评价,既传承了农讲所的红色基因,把党的创新理论、农村农业政策和党性党风教育作为主业、主课,又发挥组织部门在学员选、育、用、管上的优势和国家开放大学在正规化办学方面具有的师资优势,为培养造就新时代德才兼备的农村基层干部探索形成了“1+1+3”的乡村“红色头雁”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实现了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理论创新,建构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开放性、立体化、互为联系的教与学的空间,形成两类学生与教师教学相长的螺旋递进能力成长结构。二是推动教学方法创新,构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课程群牵引、多元教师参与的学习共同体。形成“专业—课程群模块—课程—素质”的目标链,需求导向,开发“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岗位效能”的模块化课程群。聘请政府专项工作管理人员,社区研究专家、优秀基层干部组建师资,线上讲理论,教室论方法,田间地头实践,构建生态学习共同体。三是实现了机制创新,形成政府主导、学校搭台、基层“两委”学习、人民群众评价办学机制;通过“市区财政补一点、学校减一点、自己出一点”,推进“羊城村官上大学”,全面覆盖“两委”干部、后备干部、集体经济组织班子成员,形成“市区组织部门—电大—街镇—村”多维协同运行机制。

在线学习  

“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带来了怎样的价值?

熊军:截至目前,“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累计培养广州农村基层干部队伍16426人,毕业人数达11010人,广州市村“两委”干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增至88.26%,832人被提拔为新任村支书。广州建立起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实的人才队伍支撑。“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战略性培养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抓住了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扭住了广州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从其产生的深远意义上说,这项战略性工程就是新时代农讲所,具有样本意义,在全国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价值。其样本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传承了农讲所干部培训的红色基因。项目以培养广州乡村振兴领头雁为首要目标,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为根本任务,以政治考核为评价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在办学理念、教学方式、学员选调、学员考核评价等方面,继承农讲所为革命培养骨干力量的红色基因,做红色文化传承的主力军。

第二,探索了破解超大城市“三农”难题的广州方案。“三农”问题是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难题,也是超大城市建设和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就广州这座超大城市而言,农村经济总量虽然占比非常小,但是农村(特别是城中村)不仅承载着五分之一的户籍人口和大部分的外来流动人口的衣食住行,而且承载着经济发展对城乡空间的战略优化,承载着城市发展对绿水青山的渴望。在此背景下,广州市紧紧抓住农村党组织这个基础、村干部这个关键少数,2019年年底,全市1144个村在全省率先100%实现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三个一肩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有效地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第三,造就了适应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层干部。“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干部培训项目,而是一个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性战略性制度安排。项目实施后,为广州培养农村基层充足的干部队伍,吸引和凝聚了一批又一批有情怀、有担当、有能力的人到村(社区)基层一线工作,增强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成效,城市基层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破解,有力助推了“老城市实现新活力”。

“广州模式”助力农民工“提素圆梦”

在线学习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为破解新时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出现的“三难一低”现象,广州开大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熊军: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我们形成了“求学圆梦行动”的“广州模式”。广州开放大学作为“求学圆梦行动”的主要策源地,坚持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农民工融入城市需求,以助力个人综合素质提升和适应岗位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学历层次和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创新多主体协同机制,逐渐形成了新时代农民工“四方联动,双证融通,能力学历双提升”的继续教育模式。针对社会资源供给不够集中、相关主体的协调联动不足、缺乏助力农民工长期稳定就业的继续教育路径和有效平台等现实问题,“求学圆梦行动”主动创新开拓“四方联动”协同合作育人机制,通过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双证融通”探索工学结合新内涵,通过智慧施教实践,创新实施“线上理论学习+线下岗位实践+全方位支持服务”教学改革。十余年来,广东省内2600多家企业超17万名产业工人参加教育培训,帮助8万多名农民工获得学历提升,该行动得到各方普遍认可。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下,学校不断强化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与企业、行业深度沟通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引领“求学圆梦行动”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线学习  

请谈谈“求学圆梦行动”成果的形成过程?

熊军:本成果于2009年开始探索,2014年成型,形成时间长达5年,实践检验超过6年,经历了“前期探索与研究—系统改革与成果形成—全面应用推广”的迭代升级过程,逐步成熟。

一是前期探索与研究阶段(2009—2014年)。依托 “广州职工教育网”的建设,构建了农民工继续教育雏形。以线下企业学习中心+线上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多方协同育人探索与研究实践。2013年年底,面向农民工继续教育的一体化专门网站开通,为线下“岗位实践”、线上“专题教学”提供了充分条件。

二是系统改革与成果形成实践阶段(2014—2016年)。根据协同机制和终身学习理论,开展相关教学模式研究,完成市级教改项目《终身学习背景下职工素质教育远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14年,学校成立实验学院,同年正式出台《服务产业工人继续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本成果成型。

三是全面应用推广阶段(2016年至今)。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自广州发起实践以来,总体目标清晰,运行机制合理高效,校企合作教育教学保障有力,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民工继续教育模式,该模式得到多方广泛认可,得以在全国示范。在全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3月,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各级工会组织和各省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响应,进一步推动成果在全国更大范围取得实效。

有为有位,勇当区域终身教育“领头羊”

在线学习  

在您看来,未来,开放大学该如何保持活力?

熊军:进入新时代,为保持开放大学的活力,广州开放大学将紧盯建设全国一流城市开放大学这个目标,矢志不移为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和技能社会建设服务。

一是积极寻求政策支持,深入综合改革,破解长期影响开放大学内部的发展瓶颈问题,在加强教育供给、质量提升、条件保障、人才支撑、科研助力、技术赋能、制度增效、文化铸魂上下功夫,全面推进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

二是要清醒认识新型高校的特征和样态,有所为有所不为。相对于普通高校来说,开放大学最重要的特征是开放普惠,我们务必按照互联网思维逐步完成学校体制机制的再造,借助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打造“数字化大学”新标杆。

三是对标国家服务技能社会建设要求,继续秉承“开放、务实、包容、创新、爱国”的岭南文化基因,充分发挥广州地处祖国南大门、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的优势,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领域持续发力,努力实现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和社区老年教育三驾马车均衡发展,为建设包容、和谐、活力、幸福广州贡献绵薄力量。

在线学习  

新时期,学校提出了怎样的发展目标?从哪些方面重点布局?

熊军:广州开放大学新时期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色鲜明的全国一流开放大学,勇当终身教育“领头羊”,增强现代高等学校新型属性,打造数字化大学新标杆、应用型人才培养新高地、现代职业培训新引擎、社区老年教育新示范,办人民满意的终身教育,成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力量和技能社会建设的有力支撑。学校将重点围绕大教育观视域中的新型大学理念创新、“互联网+终身教育”的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支撑和功能整合、新教学点设置政策下的办学共同体办学模式创新、适应新型大学发展的办学条件改善、现代大学的内部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新型大学的文化建设等方面展开布局。


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2023年6月刊(总第93期)


Copyright @ 2022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版权所有

办公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卫路14号后座302

联系电话:020-33970796

粤ICP备2022028984号

扫一扫 关注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微信号:gdsgdjy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