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立新:办好人民满意的师范大学 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发布人: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发布时间:2023/8/18 14:49:58   阅读:449

[摘 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对推动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大意义,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迫切需要、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教育强国

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对推动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大意义,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迫切需要、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也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师范大学是培养教师的主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快办好人民满意的师范大学,为建设教育强国、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正当其时。华中师范大学全面深入学思想、坚持不懈强党性、躬身笃行重实践、发挥优势建新功,主题教育让全校干部师生接受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锤炼过硬政治品格、强化始终对党忠诚,成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师范大学、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加快建设教师教育领先的世界一流大学,写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华师答卷”。

全面深入学思想,坚定不移践行“两个维护”

开展主题教育,就是要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在深学细照笃行中提高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升华觉悟境界、增强能力本领,夯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高等教育承载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学好党的创新理论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成熟、政治上的坚定。高校应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切实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教育广大师生要听党话、跟党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华中师范大学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采取个人自学、集中研讨、专题培训、讲专题党课等理论学习形式,引导师生全面系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力争学得全、悟得深、用得活,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创设全体党员原原本本学、及时跟进“第一议题”学、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专题读书班全面系统学、党支部交流分享学、带着问题实践学、创新开展主题联学、深刻对照述学等“八学”模式,书记领学、专家导学、干部联学、师生齐学蔚然成风。围绕一流大学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等主题,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教学名师等作专题报告。参加师范院校领导班子读书班联学活动,共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师范大学使命担当。校院两级领导班子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分享学习体会,畅谈工作思路,研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华师之策”。

坚持不懈强党性,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强党性是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必然要求。一个人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共产党员要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涵养政治定力,练就政治慧眼,恪守政治规矩,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高校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职责,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问题与核心课题的“答题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可担大任的栋梁之材,是党中央赋予高校的神圣使命。作为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的重要阵地,高校也面临着各类社会思潮的冲击,必须加强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主动捍卫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高校干部师生必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确保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褪、理想信念不失、党性修养不降。

华中师范大学在主题教育中引领全校干部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践行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入党誓言,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性教育的首要内容。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读书班全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等12个专题,并建立领学、导学、研讨等机制。全校35个分党委(党总支)组织师生围绕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目标,带着初心学、带着信念学、带着使命学、带着目标学、带着问题学,把学习研讨同改进自身思想相结合,同筑牢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相结合,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真正做到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做表率。坚持用好红色资源上好党性教育必修课。充分发挥恽代英广场、光未然广场、校史馆、博物馆、西迁办学地大理喜洲等校内外红色教育基地的育人作用,引导师生深入了解学校践行教育救国、教育报国、教育强国的百廿征程,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初心使命。坚持将党性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各领域各环节。

躬身笃行重实践,推动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开展主题教育,要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事业发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高等教育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还是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民族振兴中发挥了极端重要作用。同时,高等教育自身也有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如何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重要“命题”。要坚持开门办高等教育,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调查研究中问计于师生、校友、社会人士,用团结奋斗、干事创业赋能新发展,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华中师范大学将调查研究与办实事解难题、推动发展紧密结合,广大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接地气,掌握真实情况和师生意见、诉求,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调查研究中转变工作作风、增进与师生的感情,真正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实际行动。下足“绣花功夫”,统筹调研安排。精心制定学校领导班子调研方案,校领导班子围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学科交叉及平台建设”等17个选题“领研”,以推动解决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民心所向的真问题。全校263名中层干部跟进调研318个选题,领办一批实事,实现“上下一盘棋”。创新方式方法,拓展调研渠道。“走出去”和“迎进来”相结合,校院两级领导干部赴江苏、四川等多个省份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充分利用校外来访、校地合作等契机,听取政府部门、高校、用人单位等对学校改革发展的意见建议。以“赛”促“调研”,举行校园调研大赛,深入学生群体问情问计问需。注重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用好网络调查问卷、征求网民意见等形式,提高调查研究科学性和效率。注重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把调研的过程转化为推动工作落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深入查找分析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问题及原因,着力围绕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教师教育创新发展、新一轮学科建设、构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流人才队伍、筑就高质量科研创新体系、形成扎根中国大地的开放化办学格局、推动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培育新时代大学文化、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撑保障体系优化等方面,解决好痛点难点问题。充分运用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精准解剖麻雀的“蹲点式”调研、了解真情实况的“体验式”调研等多种调研方式,深化整治整改,突出重点破难题,聚精会神谋发展。

发挥优势建新功,彰显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新作为”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这一重要论述,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建新功”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党的二十大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校要以主题教育为抓手,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为重中之重,统筹推进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凸显高等教育担当作为。

华中师范大学坚持面向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数字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师范教育初心,发挥“三大优势”,提升主题教育成效,加快建设教师教育领先的世界一流大学,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勇担“华师使命”、彰显“华师作为”。

发挥教师教育优势,夯实教育强国建设的“人才基座”。强教必先强师。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师范大学责无旁贷。学校全面提高师范生自主培养质量,高标准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师范生公费教育、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英才计划、“优师计划”,为国家培育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大国良师的“后备军”。建设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教育部名校长培养基地、湖北省教师教育创新发展联盟,实施“人工智能+”师范生培养模式,推进卓越教师培养。担任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院校组团牵头高校,助力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振兴。

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优势,打造教育强国建设的“高端智库”。加快政治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等三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中打造标志性学科高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推进人文学科、社会科学集群建设,提升全国重点马院建设质量,牵头建设湖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推进培育田野政治学、基层与地方治理、现代汉语语法、中国现当代文学、马列文论与文学批评、中国历史上的国家与社会、中国近现代经济与社会、教育信息化变革与创新、教育政策与治理、科学社会主义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等10个具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团队,聚焦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瞄准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持续性、协同性、创新性研究。重点加强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等智库建设,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高质量咨政服务。

发挥教育数字化优势,走好教育强国建设的“数字之路”。学校超前布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数据驱动、融合创新”为目标,以数字化赋能教学、学习、研究、管理、服务,探索教育数字化“华师路径”,助力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构建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新体系,自主研发智能教学平台“小雅”,实施数据驱动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并为全国15万名教育工作者提供云端一体化智慧教学环境与服务。打造支撑数字化转型的科研创新与服务新高地,构建UGBS协同创新机制,服务宁夏“互联网+教育”国家级示范区和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开展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跟踪测评与应用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及数字素养能力培训,组织附校为中西部地区薄弱学校“云端送好课”,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公平。以“数字华师”建设为统领,探索现代大学管理与服务新模式。构建智慧运行中心和数字驾驶舱,促进学校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服务高效化。

新征程担当新使命,新思想引领新作为。华中师范大学将持续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走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办好人民满意的师范大学,坚持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夏立新: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原载2023年第15/16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编辑:王  瑶


Copyright @ 2022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版权所有

办公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卫路14号后座302

联系电话:020-33970796

粤ICP备2022028984号

扫一扫 关注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微信号:gdsgdjy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