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充分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任务,必然要求深入思考和精心谋划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的战略定位问题、发展重点问题、动力来源问题,做到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为在粤港澳建设国际一流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关键词】教育强国;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战略;教育作为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76(2024)03-0059-05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兴国必先兴教、强国必先强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核心是科技,基础在教育。党的二十大把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统筹起来谋篇布局,实质上就是充分把握其内在一致性、相互支撑性和发展规律性,一体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党和国家推动粤港澳携手建设国际一流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既是为了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升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也是为了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我们当深入思考和精心谋划大湾区教育当前与长远发展,在大湾区建设与发展中充分发挥和体现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一、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战略定位需要提升和健全
战略定位,内隐方向目标、方针指引、功能作用,具有统率性、引领性。树立战略定位且战略定位正确,则事业改革发展、繁荣兴旺就能顺利实现;缺乏战略定位或战略定位错误,则事业改革发展就无所适从或充满崎岖坎坷,繁荣兴旺将事与愿违。
当今,建设教育强国,已由我们党和国家追求的教育理想状态转而成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有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和极其关键的因素。早在201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要求“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满意的教育”〔2〕;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要“切实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4〕;2023年5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5〕。上述,实质上表达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定位,是建设教育强国必须遵循的政治原则、方向目标、基本策略和功能价值。
联系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第二章第三节为大湾区树立了明确的战略定位:“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与教育直接相关的目标性提法,一是第四章“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第一节“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要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粤港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支持设立粤港澳产学研创新联盟”;二是第八章“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的第一节,要求“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珠三角九市借鉴港澳吸引国际高端人才的经验和做法,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引进人才环境,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快建设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2020年10月,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6〕,其顶层设计是:把大湾区打造成为“国家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枢纽”“内地与港澳教育全面合作发展生动典范”“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国际教育示范区”。
两相对比,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定位既是高远的、也是现实的,既具方向性、又具引领性;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既具统领性、又显关键性。但从建设教育强国战略定位、大湾区战略定位和整个教育体系及其功能作用来审视,大湾区教育的战略定位不够鲜明、不够高远,因而统率性、指引性不强,需要与大湾区的战略定位相匹配,需要随着建设教育强国战略决策发展而调整和提升、丰富和完善。把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定位和大湾区的战略定位统筹起来理解,可以考虑将大湾区教育的战略定位描述为“国家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区”“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枢纽”“内地与港澳教育全方位合作发展的生动典范”“中国南方教育高地和国际教育示范区”。这样,既是对党和国家部署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响应,又将有力有效引领教育为大湾区战略定位和目标任务充分实现,进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湾区实践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二、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重点领域关键问题需要攻克和消解
推动事业改革发展、繁荣兴旺,树立正确的战略定位是极其重要的前提,同时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切实攻克和消解前进道路上的主要矛盾、突出困难和重大问题,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会上所作的《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7〕讲话,着重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六大目标任务。结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大湾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教育工作的主题应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核心应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最终是建成中国南方教育高地和国际教育示范区。这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包括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要求各级各类教育的理念、体制机制、法律制度和标准规范、人才队伍、学制体系、内容和方式方法,以及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教育开放和教育国际化、教育基础设施设备和技术手段、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都追求高质量、实现高质量。简而言之,要立足中国国情、对标世界先进水平,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教育体系,实现高水平教育公平,健全规模宏大、结构优良、充满生机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人才队伍,具备服务党和国家以及大湾区发展战略的强大能力,在全球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为此,从大湾区实际出发,应持续在五个重点领域关键问题上攻坚克难。
第一,加快扭转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功利化倾向,着力夯实基础教育的基础。特别要充分发挥大湾区尤其是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大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尤其是粤东西北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粤港澳中小学“姊妹学校”、幼儿园“姊妹园”缔结水平,产生显著的中心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溢出效应,推动学前教育更加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推进高中阶段学校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筑牢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精神和知识基础,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学生追求身心健康、承担社会责任、勇于探索创新、积极实践锻炼的意志品质。
第二,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分层定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群。推动粤港澳高校开拓合作发展领域、丰富合作发展方式、提升合作发展水平,拓展和深化中外合作办学,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不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建成一批有世界贡献和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同时扎实推进高水平专业学位教育、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专科建设,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助力大湾区成为世界人才高地和知识中心。
第三,探索建立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作为科教兴国战略三位一体内在一致性、相互支撑性的充分实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强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科研、协同服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不断造就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涌现出具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大贡献的战略科学家群体,为解决我国及大湾区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和造福人类社会提供强大的教育、人才支撑,为我国及大湾区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第四,系统把握大湾区人口发展趋势,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深入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湾区建设和教育数字化,促进粤港澳资历框架互联互通,健全学分银行运行,创新继续教育,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不断提高大湾区人口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大湾区人口综合素质,充分开发大湾区人口智慧资源,切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五,强化大湾区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攻关。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大湾区重大需求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着力开展前瞻性、颠覆性高深研究,在教育、科技、人才、产业、金融、知识产权等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上共商共治、共建共享,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加快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产出对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和著名理论学说,支撑和体现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综合科学中心建设。
三、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改革开放需要拓展和深化
破解矛盾、攻克困难、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愿景,需要持续、强劲的动力源。改革开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动力、关键一招,同样是粤港澳大湾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教育体系、打造中国南方教育高地和国际教育示范区的不二法门。
建设教育强国,涉及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法律制度、标准规范、体系结构、办学模式、教育内容、育人方式、技术手段、对外开放合作、资源保障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讲话中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8〕这要在制定完善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新性、针对性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和政策体系上下功夫,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推进教育全方位开放合作上下功夫,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人才队伍上下功夫,在让学生具备全面能力素养而又可个性发展上下功夫,在开发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和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上下功夫。
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自己的教育战略定位和目标任务,必须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拓展和深化教育改革开放。
第一,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化细化具体化,把“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化法制化规范化,为人才跨国、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提供便利条件,促进粤港澳携手面向全球深化人才交流合作和人才引育。深化教育管理队伍、教书育人队伍、教育科研队伍、教育服务保障队伍建设改革,以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为要求,不断培养、吸引、汇聚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大力培养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努力让教育管理队伍、教书育人队伍、教育科研队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建设世界一流师资队伍引育高地。
第二,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针对粤港澳三个区域不同的管理体制、法律制度、金融税收、运行规则,持之以恒推进体制机制互联互通改革,切实加强战略性顶层规划和操作性政策实施,推动粤港澳教育法律、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衔接,保障粤港澳教育全方位高水平合作发展。突出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健全与世界先进水平对接的各级各类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和多元主体参与、符合国家及大湾区实际的教育评价工作体系,充分发挥科学、专业、权威的教育评价指挥棒作用,特别是要促进学校高质量多样化特色化提升、校长教师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发展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成长成才。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特别是教材建设和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遵循规律,用心开发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循序渐进增强课程教材创新性、开放性知识与技能含量,努力使大湾区教学资源和教材体系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第三,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在以改革开放推动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中,注重提升教育开放战略策略和政策设计,扩大粤港澳各级各类教育相互开放和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社区相互开放。加快健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政策,促进粤港澳相关专业力量携手参与重大国际教育议题研究、国际教育规则制定和国际教育治理,大力推进“留学大湾区”品牌建设,积极参加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打造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枢纽,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代表国家彰显大湾区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助力国家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第四,坚持发挥联动效应。深入推进教育资源特别是教育财政资源配置制度及相关机制改革。推动跨区域、跨领域、跨学校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不断汇聚有助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教育体系、打造中国南方教育高地和国际教育示范区的人才资源、智力资源、科技资源、财政资源、产业资源、政策资源。着力健全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促进粤港澳教育结构布局调整优化和质量、特色、效益提升,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奋力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学校间、群体间教育发展水平差距,以教育强校、强镇、强县(市、区)、强市、强省支撑和体现教育强国建设。
第五,坚持利益纽带。把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作为提升大湾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深化大湾区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科研协同创新及其成果转化产业化体制机制衔接,切实健全大湾区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和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在内的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的工作体系,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金融、税务、专利、评估服务,以更好培育、运营和保护知识产权。形成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政产学研深度结合创新格局,为实现各方合法权益,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和参与世界竞争提供全方位保障。
四、结语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教育、人才、知识、科技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要素必定越来越受到各国和地区高度重视,越来越集聚和深度融合。粤港澳相互毗邻,文化相通、发展相依,是我国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窗口。推动粤港澳建设国际一流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亟需粤港澳在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以更高历史站位、更广国际视野、更长战略眼光、更实行动举措,全面提升教育支撑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作出大湾区教育独特的重大贡献。
————————————————————
注:本文原发表于2024年第3期《教育导刊》。作者汤贞敏,系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教育规划、教育政策、教育智库建设等。